6月12日消息,今天《人民日报》又一次发文称,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不应该只看哪家价格低,还要看背后的价值。
文章中指出,性价比越来越高当然是好事,但极限压价其实对消费者和车企来说都很难算得上 双赢 。有些消费者刚买完车,品牌就因为利润太薄而无力支撑,后续维修、质保都成了问题;再考虑车辆的保值率和长期使用成本,原本买辆车指望开十年,现在不到一年就成了 老古董 ,二手车价格跌了一大半,保值更是无从谈起。
其实,对消费者而言, 享受实惠 固然重要,但在购买新能源车这件事上,已过了单纯只看价格的时代。 在 日日有新款 的今天,设计感、个性化、高性能、强售后,也是消费者购置新车时必须考量的因素。看中驾驶感的消费者在意的是百公里加速时间、高速动力输出水平;喜欢酷炫风的消费者则关心智能化的辅助功能、未来感的交互界面;还有不少消费者更乐意为 颜值 买单,他们研究内饰的线条、轮毂的造型,就连车漆与牌照颜色能不能搭配得和谐,都得纠结大半天
面对消费观念的转变、消费偏好的调整,单靠 低价输出 ,只会让车企陷入 越造越赔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。
不久前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《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》,引导车企比拼 价值 不卷 价格 。与其 跟风 ,不如 造风 。
在未来,新能源车行业更需要一种 长期主义 的格局,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,找到擅长的方向和赛道,跑得更远更稳更好。
0 条